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

高雄內門─陣頭鐵漢背後的有機柔情

本文刊載於 鄉間小路 2011 Vol. 38 October


文圖 農婦君

你或許沒聽過「內門」,但若提到「宋江陣」與「總舖師」,這裡的居民個個都引以為傲。這個以陣頭與辦桌文化聞名全臺的山村,地處高雄西北邊,涵蓋一部份月世界惡地形,因丘陵起伏、水源缺乏,黏性土壤導致種作不易,過去曾經被農業單位認定為「低產量」農業地區。
過去,內門居民多以種植果樹、養峰為生,也因環境困苦,逢年過節時,許多有好手藝的農民必須外出他鄉為人外燴,慢慢形成「總舖師」文化,鼎盛時期內門約有150組總舖師,辦桌功夫堪稱「頂港有名聲,下港有出名」。


陣頭文化的興起,則是由於早期地處偏僻,官府管轄不及,居民練武防身,組成自衛隊保護家園,後來則成為祭祀敬神的主要活動。宋江陣是以水滸傳為名發展出的陣頭,表演者裝扮成水滸人物,揮舞特殊兵器,如雙斧黑旋風李逵、雙刀一丈青扈三娘、雨傘母大蟲顧大嫂、武松、燕青、魯智深等角色, 搭配舞龍舞獅,鑼鼓喧騰,熱鬧非凡。


近年地方政府更與廟宇合作,推廣陣頭文化,除了內門青年子弟之外,各界大專院校學生也都組隊參賽,使「內門宋江陣」名列臺灣十二大國際民俗觀光節慶,每年三月均吸引大量人潮湧入內門,觀賞陣頭表演,品嘗總舖師手藝。

節慶背後,地方居民的辛酸
但在我們造訪的八月時節,內門就如臺灣一般的鄉下農村,冷清恬靜,彷彿一臉素顏相見。寬敞的臺三線上,偶爾有車呼嘯而過,老人家們忙著烘龍眼、撥龍眼乾,賺點微薄收入補貼家用,農會集散場則聚集了許多男人,工作之餘不忘舉杯娛樂,享受已經進入尾聲的龍眼採收期。

阿伯拿起一串有如李子大小的龍眼對我們說,「少年仔!這才是龍眼,你們吃的那種是『龍眼仔』(意指小龍眼)」。


龍眼在南部地區是非常普遍的水果,三合院裡高大的龍眼樹,搭載了許多人的童年記憶。龍眼的產季緊接在荔枝、芒果之後,是夏夜裡喝茶談天最佳的鮮果零食。內門崎嶇的地形與黏性土質,特別適合龍眼栽種,日據時代即開始種植,目前面積約800公頃左右。我們也是來到內門才知道,原來龍眼也有分為早生種、粉殼、青殼、赤殼等多樣化的品種,有的肉厚汁多,有的小而甘醇。

但是,作為內門最大宗的作物,龍眼卻因採收費工、鮮果不易保存,直接銷售困難重重,目前多以加工品銷售─將採收的龍眼加以烘焙、去殼製成龍眼乾。不過,因為家家戶戶種植的品種不同,加工手法有所差異,品質參差不齊,也造成共同行銷的阻礙。目前,許多內門的龍眼鮮果,只能以低價賣給販商,送去東山烘焙,掛上「東山龍眼乾」品牌行銷。


戴慶芳大哥在農會任職25年退休,致力於內門的社區營造工作,同時從事有機栽培、飼養無毒放山土雞,並參與高雄微風市集。他認為,即使內門宋江陣與總舖師這麼有名,一般居民的生活仍然沒有獲得太多改善。
事實上,一年一次的慶典活動對居民生活幫助有限,大部分時間,內門人仍然倚賴龍眼、荔枝、蜂蜜等少量多樣的山地作物為生。然而,光彩奪目的宋江陣背後,其實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。長期從事教育深耕工作的內門木柵教會牧師就提到,許多孩子沉迷於宋江陣,不去學校上課讀書,長大之後只能留在地方遊蕩,成為社會邊緣人。

姊妹互助農場,帶來生機
內門地方發展的種種阻礙,促使戴大哥與木柵教會幾年前成立「佳音社區營造協會」。初期以協助內門為數眾多的外籍新娘為主要目標,利用教會及社區的資源,輔導她們適應當地的語言、生活文化、兒童教育等。




後來,在戴大哥努力推動、原高雄縣社會局的協助下,開闢了「佳音姊妹互助農場」,一方面提供新移民姐妹認養耕種,發展經濟自主,一方面讓附近居民參與、陪伴增加在地融合及情感互助。內門的外籍姊妹與社區居民們,從此踏入有機農業的行列,開始學習種植無農藥、無化肥的蔬果,並在高雄微風市集設立攤位,讓居民們有銷售農產品的管道。
社會局更邀請市集中已有多年經驗的農友前往內門,指導居民如何種植有機作物,在不使用化學肥料、農藥的原則下,對於土壤、天候、植物生長等加以研究,再加上生物資材的使用,農友們逐漸熟練,從原本種出滿是蟲吻的「洞洞菜」,如今都已取得有機驗證,種的蔬菜漂亮到讓消費者都不免懷疑,有機菜怎麼可以漂亮?加上內門的特殊地理環境,適合各種山中野菜、野果,內門農友們的攤位,儼然成為微風市集的「山產專櫃」。

面對面販售,養成小農自信
  回想起剛開始要去微風市集擺攤,農友們都很恐懼,紛紛推託著說「啊!我不會賣啦!」、「我不知要講啥」。但現在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農場故事:力玉春大姊的「滿溢農場」專攻養峰,曾獲2010特等獎;朱參花大姊的農場名字最有趣,叫做「轉角農場」,她自己鑽研酵素,做出萬用環保清潔劑;張鳳月大姊則是以聖經故事命名「迦南農場」,雖然要照顧生病的丈夫,但用心照顧土地、守護消費者的健康是她每天活力的來源。
此外,內門有機農業推手戴大哥,則專門飼養放牧土雞、雞蛋,提供消費者更加多樣化的食材選擇。在市集上,經常可以看到他們與熟客打成一片、談笑風聲,因為有了微風市集的面對面銷售,內門的農友逐漸培養出自信心。






雖然目前內門的有機農業仍然未成規模,但在宋江陣、總舖師等展演性質的慶典活動之外,我們看見,屬於居民日常生活及農業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